《傾談錄:深度對話魯獎作家》:舒晉瑜著;作家出版社出版。 |
文學訪談集《傾談錄:深度對話魯獎作家》近期出版。這次,作者舒晉瑜將目光對準魯迅文學獎,按短篇小說、中篇小說、散文雜文、報告文學等文體分類與獲獎作家對話,從新聞記者的角度設立話題、挖掘信息,力圖展開有現場感的文學評論。
訪談是新聞報道常見的一種文體,能夠將新聞向深度挖掘,與文學創(chuàng)作需要深度思考的特點不謀而合。新聞的熱度和評論的深度,蘊藏在35篇訪談的字里行間。訪談作家徐坤時,作者不僅探討其新作,還概括其幾十年的創(chuàng)作軌跡,較為準確地抓住了作家創(chuàng)作的思想內核,得到受訪對象的認同,也將訪談自然引向對文學與時代關系的探討。
作品努力在訪談這一文體上有所創(chuàng)新。作者早期的訪談文集,基本采取一問一答式,前面加上“采訪手記”,一些見解也通過“采訪手記”表達出來。這樣的行文格式,或許難以充分展開受訪對象的思考,于是新作采用了一種綜述性寫法,把訪談實錄、背景資料和作者對受訪作家文學實踐的思考融為一體,形成一種訪談式的文學評論。這種寫法讓敘述變得更為生動,同時因為有評論視角的支撐,訪談內容得到較為全面的呈現。
與新聞寫作的現場感不同,文學的現場感強調對創(chuàng)作現狀和發(fā)展趨勢的整體把握。魯迅文學獎是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的重要文學獎項,作者結合自己的思考,圍繞魯迅文學獎宗旨和作家文學追求之間的互動關系來設置話題。對話魯迅文學獎獲獎者、報告文學作家黃傳會時,作者從一名老兵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切入,用“報告文學的文學性”“如何運用文學手法”“真實和想象的關系”等理論性較強的話題,把個性化的文學寫作與時代主題聯系起來,論述獲獎作品體現的現實主義精神。這樣的訪談,不僅展現了獲獎作家的風采,還解析了魯迅文學獎在引導創(chuàng)作、鼓勵創(chuàng)新上發(fā)揮的作用。
當然,文學的現場感同樣離不開生動的故事,如此才能形成有溫度、有意思的對話。這些訪談往往從作家人生軌跡和創(chuàng)作軌跡中捕捉文學話題,設置一個個有趣的文學場域,進而形成有價值的文學評論。作家葉廣芩訪談記中,作者把重點落在文學理想上,但行文卻從葉廣芩可愛的網名談起,讓敘述一下子有了日常生活趣味。這種趣味不是可有可無的閑筆,從這里映射出作家自由率真的天性,也彰顯葉廣芩率性自然的文學理念。由此,訪談中的作家、作品融入了當代文學發(fā)展脈絡,由淺入深,給讀者帶來有意思也有信息量的閱讀體驗。
可以說,沒有評論家的視角,很難做好文學訪談。綜觀那些具有影響力的文學訪談,訪談者們無一不是扎進文學現場,躬耕多年,思考凝練,才最終形成有見地的對話內容。在這方面,本書還有提升和深化的空間。希望作者在深度訪談這條路上堅持下去,也希望有更多寫作者投身其中,帶著文學評論的眼光與作家對話,展現有活力的文學現場,助力文學取得新的發(fā)展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4年02月23日 20 版)